English
工作动态
 
   
 
“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公益募捐项目”活动在伏羲广场隆重举行
时间:2025-03-14 来源:古建筑保护与园林部 王元 访问量:104
 

  3月12日,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天水市林业和草原局、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博物馆、秦州区林草局干部职工齐聚秦州区伏羲广场,共同开展了“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公益募捐项目”宣传推广活动。天水市林草局局长樊华、副局长吴天安,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亚梅,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崔文刚及市区林草系统、文旅系统干部职工约26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市林草局局长樊华主持活动讲话。市文旅局副局长王亚梅宣读了“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伏羲文化”——公益募捐项目倡书。现场工作人员向市民分发宣传册和彩页,普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相关内容,介绍“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义务植树尽责方式、捐资尽责流程以及我市近年来古树名木保护成效等情况。现场气氛热烈,市民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领取了宣传资料,很多群众慷慨捐资,为伏羲庙古树的保护复壮奉献爱心。

  伏羲庙现存古柏37株,其中,存活的有28株,多为明代所植,少量为宋、金、元三代栽植。先天殿月台之上的两株古柏树龄已过千年,其余存活的古柏树龄均在400年以上。此外,大门东侧还有一株被誉为“龙槐”的唐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界的珍贵遗产,更是承载着天水深厚历史文化的“活文物”。近年来,因虫害等自然侵害,伏羲庙内的古树名木树势衰弱,境况堪忧。普遍存在烂根、遭病虫危害严重、根部裸露,枯枝干叉多、回缩生长、枝叶生长慢、树体倾斜偏冠、树体枝干损伤面大、树洞多、土壤肥力差、营养不良等严重衰弱现象,有些甚至濒临死亡。尽管天水市博物馆采取了树干支撑、叶面喷水、诱捕害虫、设置围栏、无人机喷洒药物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亟需进行科学、有效地保护养护。2024年3月,为筹措伏羲庙古树保护复壮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伏羲庙古树名木保护,经天水市林草局精心组织,天水市绿化委员会发布“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义务植树公益募捐项目”该项目募集期2年(2024年3月至2026年5月),计划募集资金180万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伏羲庙的古树保护。

JQ3A0858_副本.jpg

  接下来,天水市博物馆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保护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古树保护科技水平,让这些珍贵的“活文物”能够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版 权 :天水市博物馆 电 话:0938-8291377 网站浏览量:
咨询投诉电话:0938-8227304 电子邮箱:tssbwg1015@163.com
地 址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61号 备案号:陇ICP备130007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