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作动态
 
   
 
【文物赏析】岁朝清供——文人意象下的岁朝仪式感
时间:2025-01-26 来源:文物保管部 许笑飞 访问量:120
 

微信图片_20250114102358_副本.jpg

▲天水市博物馆《瓷上风雅》展览

文人书屋场景复原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梅香煮雪,夏露烹荷。古代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往往采用一种更为雅致的方式投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之为仪式感。关于古人的仪式感,“清供”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形式——将仙花瑞草,嘉果文玩布置于窗前案头,根据个人喜好作不同的场景搭配,在文人空间,借物构景,借景以达境,通过各类植景达到文人内心的意境。

微信图片_20201221094733_副本.jpg

▲北宋 湖田窑青白瓷钵

  松竹花草,澄怀观道;盆景书画,照见大千。“清供”是文人个性和生活品味的体现,是雅致生活的缩影。

400_副本.jpg

▲清 粉彩清供图六方盏

天水市博物馆藏

  清供分为“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按照节日或礼俗来划分。按节日划分有岁朝清供、中秋清供等。按礼俗划分以体现不同的社会习俗和人生礼仪为主,有寿诞清供、婚喜清供等,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无名之供”随心无由,仅为表达清赏闲情而供。

 

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是“清供”在每年岁朝、农历新年时分的“有名之供”。

  岁朝,即农历正月初一。

  古人将正月的开头视为一年之始,因此也称“岁朝”。《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唐代颜师古注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代开始流行“岁朝清供”,宋代开始出现以“岁朝清供”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皆有文人画者以“岁朝清供”入画。宋代宫廷每岁作《岁朝图》与《春帖子诗》以贺新岁,成为宋代宫廷传统。至乾隆朝,因乾隆皇帝的“崇古好古”之风,宫廷内部也曾追溯宋廷习俗流行“岁朝清供图”。

 乾隆岁朝_副本.jpg

  历朝历代所流传下来的《岁朝清供图》风格多样,所表现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体现了每个画家不同的个性和审美偏好,以及画家对“岁朝清供”这一艺术题材的不同理解。

 

风格一 鲜花供

北宋 赵昌 岁朝图_副本.jpg

▲北宋 赵昌《岁朝图》

  隋唐五代,经济相对繁荣,插花逐渐摆脱了之前佛前供奉的规格制式,禅房、静室等也开始出现清供,民间亦开始流行插花修养身心。及至宋代,插花艺术发展至巅峰时期,插花与点茶、焚香、挂画并称“四般雅事”。宋人对花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是以瓶花供赏为主流。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说到:“余昔居洛中,好事者多好置花木, 以花瓶相饷。或以好器贮之。”瓶花艺术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在瓶花的布局中,插花人巧妙地运用空间感,通过花卉的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等手法,营造出清新、自然、宁静的意境。

微信图片_202501141023561_副本.jpg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纸桘瓶

  以鲜花供作为构图的重心是“岁朝图”的主流创作模式。这类“岁朝图”构图简约,突出“瓶花”的主题,重点表现鲜花的形色之美,着重展现了插花艺术的魅力,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享受。插花艺术家徐文治在其《瓶花六讲》一书中提到“禅花画境”的概念:寻一个瓶、一枝花、几条枝,信手侍弄,造一个禅花画境。几根枯枝、一朵花,便把清雅寄于瓶中,独抒性灵,幽静中延续美的意境,展现心性之美。

明 陈洪绶 岁朝图_副本.jpg

▲明 陈洪绶 《岁朝图》

溥儒 岁朝清供_副本.jpg

▲溥儒 《岁朝图》

溥儒 岁朝图_副本.jpg

溥儒 《岁朝清供图》


风格二 鲜花瑞果供

微信图片_20250114102356_副本.jpg

▲唐 巩县窑白釉三足樽  佛手柑、石榴、柠檬

  《岁朝清供图》作为庆贺新岁的画作,其中常见元素之一是各色带有吉祥寓意或谐音的果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寓意吉祥的物品常常是作为重点的艺术创作对象,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 陆治 岁朝图_副本.jpg

▲明 陆治 《岁朝图》

画中的百合、柿子、如意,象征“百事如意”。

清 顾韶 岁朝图_副本.jpg

▲清 顾韶 《岁朝图》

香瓜,葡萄等藤蔓类果品,象征“瓜瓞绵绵”,寓意福气长久,绵延不绝。

齐白石 岁朝图 镜片 纸本设色_副本.jpg

▲齐白石 《岁朝图》

图中盘内放置百合柿子,寓意百事如意,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风格三 金石文玩与生活雅趣

  《岁朝清供图》中常见以物品组合堆叠的构图模式,从并置、堆叠发展到更具空间意识的物象描绘,至近现代,其构图元素的组成变化随着画者的心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满,充满了多样性。画家不再拘泥于瓶花加瑞果的传统模式,而是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个人风格、环境影响,加入了许多应时应景之物来丰富画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现代金陵画派和海派画家所创作的岁朝清供图中,物品的堆叠远比之前更加丰富,画面层次饱满,色彩多样,生活气息浓厚。

吴昌硕 岁朝清供图_副本.jpg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海派画家吴昌硕将金石全形拓与自然之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崇古文化”与民间生活相融合的和谐状态。

吴湖帆,冯超然,商笙伯,张石园,等 岁朝图_副本.jpg

▲吴湖帆,冯超然等 《岁朝清供图》

钱松岩 岁朝图_副本.jpg

▲钱松岩 《岁朝清供图》

  “岁朝清供”是生活美学的一种体现。案头上的清供之物,往往只需三两枝疏影横斜的花枝,或是几块奇石、几枚鲜艳的果子,便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

  在寒冷的冬日里,在室内供养瓶花,如水仙、腊梅、香橼等。它们所散发出的自然之美,与是对精神的滋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清供之物,文人雅士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诠释。这种雅致的生活美学以及背后精致考究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版 权 :天水市博物馆 电 话:0938-8291377 网站浏览量:
咨询投诉电话:0938-8227304 电子邮箱:tssbwg1015@163.com
地 址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61号 备案号:陇ICP备130007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