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作动态
 
   
 
【文物赏析】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彩绘画像砖
时间:2025-01-23 来源:文物保管部 黄载晨 访问量:303
 

  蛇,这种自然界中的生物,在人类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赋予了“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甲骨文中的“蛇”字,初作“巳”,金文演变为“它”;篆书中,“蛇”字正式形成。“蛇”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蛇的形态。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神祇具有人首蛇身的形象,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在汉代,伏羲、女娲的形象基本定型为人首蛇身,手执规矩,日月等对称构图的模式。

  伏羲女娲形象是汉代至魏晋时期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的流行题材。1999年高台县骆驼城乡苦水口出土了2件伏羲女娲彩绘画像砖,现藏于高台县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藏有2件伏羲女娲彩绘画像砖复制品。

微信图片_20250122112204_副本.jpg

  1999年,高台县骆驼城乡苦水口出土伏羲女娲画像砖2块。该画像砖为两砖合并,每砖长43厘米,宽20.5厘米。砖面以白粉涂底,用墨线、丹砂作画。伏羲人首,头着三尖状冠,高髻,穿宽袖袍,兽足蛇尾。手中持规,腹部有日轮,日轮中有金乌。女娲为人首,头上系红色丝带,梳高髻,宽袖袍,手中持矩,腹部有月轮,月轮内的画面残缺不清,应当为一蟾蜍。兽足长尾。

微信图片_20250122112324_副本.jpg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规和矩作为创造工具,也代表着规范和秩序。在汉墓绘画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上着汉装,象征天地秩序。伏羲持矩,女娲执规,体现了他们与社会秩序及创世的紧密联系。

  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河西地区远离中原战火,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伏羲女娲信仰在这里得到广泛传播,高台魏晋墓中出土大量绘有伏羲女娲形象的画像砖。伏羲女娲信仰,体现了魏晋时期河西民众对创生万物的始祖崇拜,更是对中原汉文化的高度认同。用规和矩是两种创造性的工具,比喻为定化世间行事曲直的标准,是人们修身治国的准则,以及对国家安定和谐的祈愿。

  人首蛇身是古代神话中常见的形象,通常表现为人的头部和蛇的身体相结合。它在不同文化中象征着智慧、顺利、长寿和祥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被视为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具有神秘力量和象征意义。人首蛇身的形象与远古时期对蛇的崇拜和畏惧有关,同时也象征着生命力和生殖力。

  在古代,伏羲和女娲常被描绘为人首蛇身,代表了阴阳交合、万物繁衍的寓意。远古时期,人类普遍存在图腾崇拜,会在自然界中选择一个被认为实力强大的生物来作为图腾。人首蛇身则是人与图腾结合的一种想象产物,象征着人类与图腾的特殊关联和获得的神秘力量,传达出一种既具有人类智慧又拥有超越常人力量和神秘特质的寓意。

 
 
版 权 :天水市博物馆 电 话:0938-8291377 网站浏览量:
咨询投诉电话:0938-8227304 电子邮箱:tssbwg1015@163.com
地 址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邮政编码:741000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61号 备案号:陇ICP备13000760号-1